文章分類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失喪的....反被尋回 - 愛重來

前陣子看了這部電影 - 愛重來。
說真的,剛開始會租這部電影有點想"殺"時間,沒想到看完後發現,真是一部難得的好片,沒有灑狗血的情節,誇張的你情我愛,卻有著很真實的溫度。原來本片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

故事主角是一名因為車禍失去記憶的女子,他的記憶停留在與丈夫結婚前,當時的她,和父母關係良好,有一個優秀的未婚夫,一個前途光明的法律系女生。

但,事實上的她多年不和家人聯繫,是一位雕塑家,有一個吃不飽餓不死、粗曠寡言的丈夫。

失去記憶的她在甦醒後困惑不已。

"失憶"真是電影電視界的老梗情節,不過絕對是我這樣的無聊女子的最愛情節。

我總想....如果我也能失憶,我想從哪裡被刪除記憶?

好難。

人生步都環環相扣。好像很難挖掉哪一塊。

所以看著電影電視的失憶情節有種補償作用,看看自己決不會遇到的人生。

故事情節中最感人的是默默付出的丈夫。從車禍到甦醒沒有放棄的丈夫在妻子醒來後察覺妻子已經不認識自己。女主角擅自決定與父母聯繫,殊不知自己已多年沒有和他們來往。

丈夫很清楚他們不再來往的來龍去脈卻不戳破其原因,他的沉默讓自己失去所愛的妻子也無所謂,讓妻子擁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

妻子重回法學院,重新與"過去的未婚夫"交往,當回父母的乖巧女兒。

然後,女主角依舊在課堂上忘情地畫畫,依舊發覺看似完美的未婚夫就是少了那點怦然心動而和平分手,倒是她終於與父母重修舊好,體諒了父母的過去。

父母也帶著釋懷地明白,她的寶貝女兒走上雕塑並非因為意氣用事,所以帶著祝福地讓孩子去學藝術。

女主角的在還沒喪失記憶時,心中那個遺憾的洞反而被填實了。

繞了一大圈,男女主角見面了。

女子問道:你知道我和父母不和的原因嗎?男子說了一句知道。
女子又問:你為何不告訴我?
男子說他希望他還是要和家人和好

真愛吧!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對方利益的後面。真實故事中,他們甚至再次愛上對方並育有兩個孩子。

也許很平鋪直敘的故事,但,很美的情節。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殭屍哪有這麼帥


最近在看阿爾瑪書,因此,當我看這部電影 - 殭屍哪有這麼帥,特別有感觸。
故事中一位受到感染而成為殭屍的年輕人R,透過與人類的接觸,找回人性。
R的轉變讓更多殭屍也開始心跳,並且渴望回復人性。

阿爾瑪書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殭屍,他們是被錯誤教導一直誤解的拉曼人。
過去的他們,視殺人為稀鬆平常,他們殺害、壓榨尼腓人,因為他們的祖先就這樣教導他們。

有一天,一群傳教士來到他們身邊他們明白自己過去的傳統何其荒謬。

他們決定把刀放下並且永遠埋葬,他們寧願用自己的生命來彌補過去無知中所犯的罪也不再拿起武器。於是他們埋葬他們的武器。

經文中這樣紀載:

28 他們視流弟兄的血為最可憎的;沒有人能說服他們拿起武器攻擊自己的弟兄;由於他們對基督和對復活的希望與認識,他們對死亡沒有絲毫恐懼;所以,死亡對他們而言,已被基督克服死亡的勝利所吞沒。
29 因此,他們寧願忍受自己弟兄可能加諸他們的最惡劣、最悲慘的死亡方式,也不願舉起劍或彎刀來擊打他們。
30 他們就是這麼熱誠而可愛的民族,是蒙主大恩的民族。 (阿爾瑪書27:28-30)

電影中的他們在這樣重大的轉變中,都展現無比的勇氣,不論是痛改前非的殭屍,或接納他們的人類。

我常想,我會接納他們嗎?一位隨時隨地可以吃掉自己的殭屍?我有信心,讓他們恢復人性嗎?

我能有經文中拉曼人的決心,那種埋葬武器的決心嗎?

電影中完全放棄自己的殭屍成了骨惑仔,他們就像經文中不願悔改的拉曼人和一群更特別的人 - 原是尼腓人而且是祭司(邪惡的那一種)的後代。

經文中對於原是尼腓人而後加入惡勢力的這群人這樣陳訴:

30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知道,一個民族若受過神的靈啟發,非常了解和正義有關的事,卻又叛離到犯罪、違誡,就會變得更頑硬,因此他們的景況要比從未知道這些事更壞。 (阿爾瑪書24:30)

看見經文中的故事,看見電影中的情節,他們交錯連結後,成了心中有趣的深刻的印象。

*為了讓沒有讀過摩爾門經的人明白,這裡來個名詞解釋:摩爾門經中的族群概括分為兩大類(當然後來越來越複雜)
尼腓人 - 正義祖先的後代,因為他們一直接受神的指引與教導。所以,一直保持當個"好人"。
拉曼人 - 不願意跟從神的祖先將他們帶離主的道,後來他們的民族中中大多數人(也許該說是全部人)都沒有聽過神或跟隨神。所以隨從己心,慢慢發展成一群自私自利的族群。*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最浪漫的事 - 手扎情緣



資料取自google搜尋
  • 手札情緣
  • 《手札情緣》 是2004年首映的浪漫愛情電影,改篇自尼可拉斯·史派克的同名小說,由尼克·卡薩維茨執導,雷恩·葛斯林、瑞秋·麥亞當斯主演。 維基百科
  • 上映時間: 2004 年 6 月 25 日(加拿大愛爾蘭共和國英國、...)
    預算: 2900 萬美元
    DVD 發行日期: 2004 年(芬蘭
    類型: 愛情片, 劇情片

  • 昨天才說沒有天長地久的愛情在電影中出現,我就想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在網路上要找到影片來看恐怕要改名叫"恋恋笔记本"

    這部電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看完電影我還跑去買了電影小說,故事情節就是一名知道自己就要得到阿茲海默症的女子,給丈夫一本筆記本,這本筆記本寫下他們的戀愛故事。
    她要求他一定要讓自己不要忘記這美麗的情節。

    於是,男子做到了。

    其實,每一次到了安養院看自己的妻子時,女子都是不認得丈夫的,於是,男子必須有禮貌的再一次與女子建立關係,再為她唸故事,讓她被這樣曲折離奇的愛情感動之際,有可能只是禮貌地離開,或者突然連結起那些記憶,短暫地想起自己是誰。
    這是天長地久的愛情。

    在電影的包裝下,女子保持優雅,男子身手矯健,眼力不錯,竟然還看得到筆記本上的文字。真實世界的殘酷頓時從他們身上移除,只有浪漫又優雅的情節,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

    這部電影優雅地描述出這首歌,因為兩個小時的情節大多是美麗的年輕時光

    讓電影情節依舊不脫離男俊女俏的故事大綱。

    於是我還是愛推薦這一部影片:


    風燭的殘年,相視的微笑,那是愛中最美的亮點。

    電影中的"天長地久"



    取自yahoo電影的電影介紹:
    分手合約
    導演 :
    吳基煥
    演員 :
    彭于晏, 白百何, 吳佩慈, 崔漢基
    片長 :
    1小時44分
    級別 :
    IIA 級
    語言 :
    粵語
    上映 :
    6.6.2013

    故事簡介

    李行(彭于晏 飾)和何俏俏(白百何 飾)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情侶,兩人大學畢業在即,李行向何俏俏求婚遭狠狠拒絕,理由是李行不能滿足何悄悄提出的物質條件,於是兩人達成了「五年後若都單身就結婚」的分手約定。五年約滿,何俏俏滿心以為李行還在守候自己,誰不知竟接到電話,獲邀參加李行和周蕊(吳佩慈 飾)的婚禮!何俏俏怎肯罷休,於是毅然夥拍好友毛毛(蔣勁夫 飾)搶回李行。撕毀合約的背後,究竟隱藏兩人的甚麼秘密?何俏俏與李行的愛情還會繼續下去嗎?




    因為Facebook有人大推他的賺人熱淚,我決定也來K一下這部電影,建議你如果準備也要看這部電影,一定不要往下看,以免破梗。

    這部電影一開始的劇情走向會讓人想起新娘不是我的橋段,
    男方在約定再沒對象就要結婚的日子將近之際,來了一通電話,不是要求婚,而是告知已經找到心儀的對象。這時女方大玩手段和心機想要奪回最愛。


    沒想到,根本沒有婚約,一切就只是要引誘女方回心轉意。眼看就要有美好的Happy Ending,沒想到劇情急轉直下,原來,女方的分手要求根本不是為了衝事業,而是因為發覺自己罹患癌症。

    他花五年的時間艱苦抗癌,看來已經恢復健康,並且有機會與舊愛重修舊好。但,命運捉弄人,就在男方求婚後,女方鼻血直流看來,癌症復發。於是,女方再一次藉機甩掉男方。

    當男方越加追查就越明白,原來多年來一直誤會女方。

    女方不但一直愛著他而且還嘗遍他當一名三星廚師前的所有料理,甚至為他買下一間餐廳,讓他將來的料理準備落腳之處。


    這場求婚遲了五年,卻也錯過了一輩子。在答應求婚後不久,女方就癌症病逝,留下愛的餐廳,男方一個人默默守候真段真愛。

    這是電影中的天長地久,絕對不要白頭偕老,其中一方在形體最美的時後死亡,留下美麗的映象和看似美麗的愛情。

    我用看似美麗一詞決不是開玩笑的。

    我最近看段影片 - 不朽的愛。


    這是電影不會演出的天長地久。但,我真心嚮往之,依靠一生,在殘燭的晚年,依舊相持。

    比較之下,愛情合約不是不好看,只是,隨著年紀漸長,我所嚮往的,也有所改變。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別放棄我....Don't write me off





    Don't write me off
    It's never been easy for me
    To find words to go along, with a melody
    But this time there's actually something, on my mind
    So please forgive these few brief awkward lines

    Since I've met you, my whole life has changed
    It's not just my furniture, you've rearranged
    I was living in the past, but somehow you've brought me back
    And I haven't felt like this since before Frankie said relax

    And while I know, based on my track record
    I might not seem like the safest bet
    All I'm asking you, is don't write me off, just yet

    For years I've been telling myself, the same old story
    That I'm happy to live off my so called, former glories
    But you've given me a reason, to take another chance
    Now I need you, despite the fact, that you've killed all my plants

    And though I know, I've already blown more chances
    Than anyone should ever get
    All I'm asking you, is don't write me off, just yet
    Don't write me off just yet




    我們實在很愛這部電影,所以買了它的原聲帶在車上聽,剛開始真的很喜歡Way back into love。但是聽著聽著覺得這首歌更令人動心。
    愛情,有時需要的是磨合、不斷的磨合、不要放棄,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
    我們教會注重家庭,夫妻才能成為完整的個體,就如旋律和歌詞缺一不可。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不要看低自己的價值

    不要看低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是神手中精緻的藝術品,也許被錯待,也許自身的輕忽,但是,決不要貶低自己的價值。
    這部影片分享一個被錯待的小提琴,最後差點被低於自身價值的方式被拍賣。今身的學習,讓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造物者的眼和手看到自己的價值和美好,我們都能為自己奏出美好的樂章,影片有點長,分成上下兩集,很感性的,請耐心看完...

    這個問題被解釋得太棒了~到底有幾個中國

    我們還小的時候,一直被洗腦,以為'對面"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我們的敵人...,兩個多年沒有接觸的人民,對對方都有極大的誤解。
    別說外國人搞不懂'中國"的關係,連身為台灣的我們也搞不懂。我的父親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從上海來到台灣落地生根,我不知道他後不後悔、遺不遺憾,我想,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都不去想這個難解的問題。
    有一件事我現在懂了...一切,就是政治家搞的鬼.....中國有幾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我們叫自己台灣,似乎一直希望保存中國有兩個的狀況,中華民國不敢叫自己台灣,卻也不可能說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中國...
    中國...到底有幾個,我想那個外國人比我清楚狀況

    婚姻中的"小"變數 - 性福拉警報



    資料取自Yahoo電影

    性福拉警報

    The Kids Are All Right
    上映日期:2010-12-17
    類  型:喜劇
    片  長:1時47分
    導  演:莉莎蔲洛丹柯(Lisa Cholodenko)
    演  員:《靈異拼圖》茱莉安摩爾、《美國心玫瑰情》安妮特班寧、《約會喔麥尬》馬克魯法洛、《尋找夢奇地》喬許哈契遜、《魔境夢遊》蜜雅•娃絲柯思卡
    發行公司:海樂
    官方網站:未提供


    這個故事拿掉夫妻都是"女生"這件事以後,其實便是一個純粹的家庭故事,但是也因為這對"夫妻"性別的問題,他們到精子銀行借助了一位根本陌生的男子,而引發整個故事架構。

    話說,這對結婚十數年的老夫老妻,孕育了一對兒女,

    劇中15歲的男孩雷茲,對自己的身世之謎感興趣,借助剛滿18歲的姊姊瓊妮幫她到精子銀行約到生父,見上一面。

    起初出於好奇而下的決定,改變了她們的家庭。捐精者保羅幽默風趣有和善,給了雷茲和瓊妮很不同的感受。


    雷茲瓊妮雙雙覺得自己擁有一個很酷的老爸~
    沒想到,媽咪茱兒也淪陷了~而且竟和捐精的"生父"保羅發生不倫關係。

    電影因此多了不少"火辣"的性愛畫面...
    這段完全扭曲的關係,摧毀了家庭原本的信賴感。這讓經營整個家庭的父親角色的妮可,備感威脅。
    妮可並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出軌,只是感受得到家人心態的遠離,於是,決定也要多多認識保羅。
    在到保羅家聚餐時,敏銳的妮可發現茱兒出軌的行徑,回家和茱兒大吵一架。沒想到被一對兒女聽到吵架的內容。發現父母婚姻生變已經夠不堪,對象竟是本覺得很酷的"生父"保羅...
    這部電影一開始的架構,是具有爭議的同性戀議題。同性戀家庭中的成員想要了解身世進而接近保羅,保羅生性自由自在不受家庭拘束,可以過著隨興的生活。對於一項受約束的孩子是很大的吸引力。
    我必須承認在看電影時,我的心一度被混淆,似乎讓保羅和茱兒重新結合,才算 " 恢復正常 " 。這是很偏激的異性戀情節,不論同性家庭表現得多麼正常,還是覺得這個家的"男"主人換個男人該多好的偏見。
    當電影走到終了,保羅似乎還想力挽狂瀾,妮可說出一句相當經典的話:「要是你這麼想要個家庭 去外面自己找去!」
    我也從自己迷糊的想法中醒來。就算他是個"男的",他仍是這家庭的"第三者",並不是"矯正"家庭的良方。
    人的一生有許多抉擇,有些抉擇會影響我們的大半輩子,保羅選擇遊戲人間,它可以和許多不同女子承歡,他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但也因此,他不能有一對乖巧的兒女。
    人,只能選擇行為,不能選擇後果。
    我佩服這部電影的理智,以及帶給人思維上的衝擊...
    愛情中,第三者...,無論理由多麼冠冕堂皇,還是第三者...

    真愛旅程 - 走不出的困境,沒有開始就結束的旅程


    最近看一部電影真愛旅程,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電影 - 真愛旅程,為什麼用特別兩個字,這部電影平鋪直敘的演出一個面臨困境的家庭想要跳脫原本的禁錮但是沒有成功的故事。

    故事中的女主角,感受到丈夫並不滿意自己的工作,於是提出移居巴黎的建議,這建議振奮人心,讓一家人充滿期待。
    鼓舞的力量讓丈夫的事業反而順遂了,夫妻的感情也變好,沒想到女主角因此受孕了。
    眼看這趟旅程就要泡湯,他們開始彼此責備,整部電影的重頭戲就是夫妻兩個好真實的吵了一架,在電視機前面的我都感到不安了起來。
    故事的結局並不快樂,妻子決定拿掉孩子,也因此喪失性命。最特別的是,故事主角的鄰居和朋友們因此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們可以放鬆地說,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那是一部發人省思的電影,值得認真把他看完一遍。
    女人依附在男人羽翼之下,是一個牢不可破的傳統觀念,但是依循這樣的生活方式就一定幸福嗎?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就感受不到幸福,於是他們想要突破藩籬移居國外時,他們反而感受到期待的欣喜。
    他的朋友就不這麼認為了。有一幕是當他們將這樣的訊息告訴朋友,他的朋友在當晚討論起來,其丈夫譏笑這樣的決定太過魯莽而且不可行時,其妻子嘴上說這真是讓他鬆了一口氣,因為她也這麼覺得時,心中其實因為期待自己也能突破這樣的藩籬但是清楚自己做不到,在落寞與忌妒的交織情緒中潰堤大哭。
    "別做無謂的胡思亂想"、"我們不可能做得到"......這樣的觀念將人限制在看似正確的路上,真的正確嗎?
    即使是最正確的道路,但是若路程中那是唯一的一條,走起來多麼令人沮喪....
    人說,最光明的時代也是最黑暗的時代,我想指的就是現在吧!當是非對錯在世界被打破後,人們終於可以自己做任何決定。不要評論對與錯,不論自己怎麼決定,都不再是必須這樣,一切真的由自己作主。
    前幾天看電視的新聞有提到一位年輕的殺夫女子鄧如雯,她因為被性侵在社會的傳統觀念下,被迫嫁給性侵自己的男子,在重重壓力下,她終於決定殺了丈夫,成了台灣第一位殺夫上電視而出名的女子,也因為社會的觀念進步到可以接受她的殺夫無罪而曝光。那是1993年的案子,也就是在不久的17年前。
    在不太久的過去,民權高漲的美國,女性在1920年才有投票權,那甚至是不到100年前的過去。
    社會用過去的人們不能預期的速度開放著,好的和壞的一起在這進步的時代中往前衝,我們這時代理所當然的很多事,在過去多麼難以想像。
    就像電影中的女主角提出,她願意在移民歐洲後,出外工作,讓先生慢慢找到自己的喜歡的工作,這樣的想法在現代多麼平凡,但是他們那個年代想都不敢像。
    12/7日公視播出爸媽冏很大,提到"奶爸"的議題(http://www.maplestage.com/node/4895/%E7%88%B8%E5%AA%BD%E5%9B%A7%E5%BE%88%E5%A4%A7-20101207-%E8%80%81%E5%85%AC%E6%98%AF%E5%A5%B6%E7%88%B8!-%E5%AD%A9%E5%AD%90%E7%9C%9F%E7%9A%84%E5%B8%B6%E7%9A%84%E5%A5%BD%E5%97%8E?/),丈夫參與教養甚至是個現在還被鼓吹代表並不普及的議題。
    但是,一位全職奶爸的現身說法,讓大家對於這位自信的奶爸有更多尊敬,男子汗流滿面才能餬口的觀念被打破,我們看到更多元的家庭型態。

    我看見一個勇敢的家庭,他們勇敢走出自己的路,一條和社會觀感不同的路。並且樂在其中。
    正確的路不是非走不可,神所賜的該是這樣的勇敢吧!

    說不出口的遺憾 - 唐山大地震


    一個平凡無奇看不出任何風暴將至的午間,一個難得團圓的家庭,享受著悠閒時光。

    沒想到這個短暫的幸福時光讓一場地震給毀了。

    23秒的地震毀的不只是這家庭中的死去的父親。

    女兒方登與兒子方達在這場地震中同時被壓在一塊大樑的兩端。
    有限的器具只能拯救其中一個孩子,那是母親最大的煎熬。兒子、女兒.......

    他選擇救兒子,一句 " 救弟弟 " 成了死而復生的女兒最痛的心結。


    女兒方登因為地震中的假死現象讓他的母親將他留在原地,醒來後的她無助地四處張望。當時來此救援的好心夫妻收養了她。

    方登長大了。名字也變成王登。
    東方早報:《唐山大地震》的缺憾
    這些年並不好過,母親帶著沉痛內疚、兒子斷手後被母親當作廢人照顧,這讓方達非常難過。女兒一直說自己忘記過去的一切,其實她記憶深刻,也因此痛徹心扉。
    那個地震震出的洞困住他們的心。
    直到2008年。四川大地震,他們一起來救災而在無意間相認....

    更多圖片請看:http://www.wenming.cn/yyf/2010-07/13/content_20326443.htm
    另一場地震,似乎讓方達回到故事起點,她重新用長大後的眼光看故事的發展。
    傷過的心在那時被撫慰。
    太多的痛在人生中繚繞,有時我們也走不出來。一句無心的話,一個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一個時空背景下的無可奈何。
    我本來想,這是一部災難片,諸多特效炫目精彩,可是真的看完以後發現,的確發人省思。
    這是我最近看過的電影中好看的一部,推薦大家。

    You are 10

    昨天看了辣妹愛宅男,要我給個電影評價,嗯~我會下"平平"....
    這部電影的評價和電影中的男主角一樣,男主角給人的評價一樣,他的身材瘦小,脾氣溫和,擔任一份公職,不會有橫財,沒有特別的才能,平凡的人生,連本來的女友都被家裡的哥哥追走....
    本來窩囊的悲情人生因為一位美女走進她的生命而完全改觀。

    這位辣妹身材棒、氣質佳、為人謙卑和善而且還有高收入,這麼完美的女生主動追求宅男男主角。

    男主角一直被人洗腦,說自己沒有資格配得上這樣完美的女生。而男主角也信服了這樣的論點,

    選擇了曾經背叛他的前女友,相信自己沒有資格愛上這麼美好的女人。
    他們提出一個分數理論,價值10分的男人曾能匹配10分的女人,但是怎樣的人是10分的人?
    判定分數的又是誰了?
    甚麼是造就我們10分的關鍵?
    故事最後男主角擺脫自卑心態,知道自己10分的價值和女主角有了好的結局。
    教會有一部特別的影片,在家人家庭晚會DVD中,影片的主角是一把小提琴,他出生高貴,被高價賣給一個孩子的家庭,這個孩子沒有珍惜提琴,提琴風吹雨打變成一把沒人願意出價的廉價提琴。
    一位特別的人,調整琴弦、擦亮琴身,並且彈奏一曲,琴的價值被大家看見,琴恢復的原本的價值,也讓當時看不起這把提琴的人感到羞愧。
    在神眼中,每個人都是10分,不要被別人的言論貶低自己的價值。
    希望下次可以在Youtube找到這部影片再和大家分享。

    孤單的恐懼 - 備胎女王

    昨天看了備胎女王,電影一開始珍妮佛羅培茲就兩腿張開準備人工受孕...,精子是不知名的nobody。

    卻在做完人工受孕的當天,她遇見生命中的真命天子。

    她們彼此欣賞及愛慕,但羅培茲的肚子中小小的生命卻已經萌芽。
    男主角必須在還沒做好一個情人角色之前準備當一為爸爸。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但是他到公園遇見另一位爸爸時,分享中他解決心中疑惑

    故事當然是happy endding,他們決定結婚當然我相信他們必定會廝守一生。
    我想起幾個禮拜前,我的好友玉竹問我,如果要給現在的單成(單身成人)一個好的建議或分享要說甚麼...
    我真的不知道,認識老公之前,我根本不想結婚,而老公一追求我,我就愛上他,我們很快的像一般情侶般一時天雷勾動地火.......
    反正我的經驗不值得分享給別人...尤其不適合分享給教會的姊妹....
    我就問了老公相同的問題,他一向相當有智慧,他的分享我很喜歡。
    他說,沒有愛情時就好好當自己,不要追著男人跑也不要跑給男人追,不要花枝招展也不要邋塌,簡單說就是不要"做傻事"。
    他說的真好。
    不要為了沒有愛情而焦慮或沮喪,只要相信自己,愛情如果來了就緊緊把握,真愛就會屬於自己。
    我喜歡他說的:"不要做傻事"。
    我湊巧因為根本不求而表現出的怡然自得應該很吸引老公吧...其實....如果我要追求必定會做很傻的事,呵呵呵~
    劇中的羅培茲就做了傻事,不相信自己會有真愛降臨,決定人工受孕,當她心中的不安全感狠狠推開男友時,她娓娓道來自己想要人工受孕是因為她想要一個家,想要在這個世上有可以陪伴的家人,那是很大的不安和寂寞吧。
    今日社會太多不安定的感情,真的令人不安。但是記住老公的金玉良言 - 做自己,不要做傻事。
    嗯~應該會解決很多事吧。

    眼見不為憑 - 衝擊效應(Crash)


    從小,我們被教導清朝是愚庸的政府,慈禧的執政將整個中國帶向滅亡。
    當我讀專科時,我們國文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清朝是個怎麼樣的政府?
    當然班上同學一股腦的開始想起我們所知的昏庸的清朝事蹟,清朝成了十惡不赦的壞政府。老師說清朝執政兩百多年,他們帶給中國穩定的政局年分可能大於很多我們所知道朝代。
    小小一段課堂中的討論話題,給我一生帶來很大的思想衝擊。
    當我們論斷政治歷史時,不要忘記,寫歷史的...是後朝政府。
    也就是,擊敗當庭政治的後朝政府必須穩定民心,讓自己的立足有正當性,於是前朝政府必須十惡不赦。
    於是,要站在歷史客觀的角度並不容易,要一面倒地批判更是殘忍...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 - 衝擊效應(Crash)。


    情節由許多故事線交織而成,故事中討論到種族的問題。
    一位瞧不起黑人的警察,甚至在臨檢時調戲黑人女子,看不下去的另一位警察,在心中論斷前一位警察的可惡行徑。

    在這對被調戲的黑人夫妻心中,也對這位壞警察留下不好的印象。
    誰也沒有想過造化弄人,一場車禍,差一點就要奪去這位黑人妻子的性命,而來到現場的就是那位曾經調戲過他的警察。
    他們必須放下對彼此的成見,發展人性真正的光輝面,拯救和信賴使他們對彼此有了不同的觀點。

    到底是甚麼使這位白人警察對黑人有歧見?也許是來自另一位對他不好的黑人,也許只是我們 " 聽說 " 的人云亦云。
    本來,在立場上站在支持黑人的另一位警察,就是人云亦云的受害者。
    對黑人沒有偏見的他,卻被許多人言語告誡,說明黑人有多可怕,有一天,當他遇見一位黑人,看似劫犯的黑人,黑人坐在他的車上,和他寒暄聊天。本來像要展現自己收藏的可愛公仔卻被誤認為是要掏槍。
    於是,看似對黑人沒有成見的這位警察,反而殺了一位黑人,本來對黑人有成見的警察卻救了一個黑人。論斷一個人容易,但是我們真的承擔得起論斷的代價嗎?
    這部電影其實是有點久以前看的,但是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想起我和自強剛結婚的時候,我們都沒有宗教信仰,自強提出他不要有宗教信仰的原因,他說,太多人假藉神的名義,號召信徒,卻在需要圖謀自己的利益時登高一呼,讓所有信徒成為恐怖的侵略者,十字軍不就是如此。我非常支持自強的說法,也覺得自己要像自強一樣,自己客觀地體察人生。
    不久後,我倒像個叛徒加入一個宗教,我清楚自己的宗教信仰,不會像自強說的登高一呼要我們去發動戰爭,但是我不得不佩服自強對客觀冷靜的堅持。
    其實在教會更多這樣的情況,如果抱持教會是一群好人去的地方,那我真的建議你三思而後行,(經文不是說~來到世間,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悔改;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摩羅乃書8:8),我常在教會聽到有人會說:他是這麼資深的教友,怎麼會做這樣的行為....
    心中期待教友的形象,然後批評做不到的人不也是一種論斷。
    最近又到選舉,一位被 " 長期 " 關在看守所的政治人物,也遭受許多人不負責任的論斷著,我們樓下的警衛甚至多次對我說,那個陳X扁的真該抓去槍斃....
    我相信,法律可以論斷一個人的罪刑,並且要求他履行他應負的責任,不論是囚刑、槍斃,法官有此權力,這是國家賦予法官的。
    但是,說真的,他沒有被定罪只是感覺無限期地被關在看守所,我都覺得司法對這位這治人物的一種不負責任的忽視。
    他有罪就為罪負責,真不應該只是無限期的關著。
    然後,更糟糕的是,許多人開始因為他尚未被定的罪而用嘴巴定了別人的罪....
    我們是神嗎?
    我們公正嗎?

    下次張開嘴批評時,真要三思而後行。

    Be a friend - 心靈獨奏

    很久沒有看到想要推薦的好電影了,有些電影發人省思但是...不一定好看,有些電影好看但不一定有內容,這部電影很難得的擁有這兩項特質。
    電影改編至真實故事,一名記者與街頭遊民交叉出的美麗火花。而這張相片就是這位遊民的真實相片。


    故事開始至記者受傷,得到一個小小假期,當時文思枯竭加上在街上聽到一個動人的小提琴聲,於是決定一探究竟。

    這位遊民其實曾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生,卻因精神上的病痛讓他離開學校教育。甚至成為遊民。他撿到一把只有兩根弦的小提琴,他彈奏著,而他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可以補足另外兩根弦。
    記者非常專業,不但找到遊民在茱莉亞學院的學籍還找到他的家人,並且寫出這篇報導。
    沒想到引起回響,一位年老的婦人將自己的中提琴送給這位遊民(因為其實經過家人證實知道他本來的主修是中提琴)


    拿到琴的記者,決定拿著琴引誘遊民到"明燈"看得出那是一個遊民的暫居所,希望他能脫離遊民的危險生活,甚至希望治癒他。


    當他不如預期的好轉,記者簡直想要放棄遊民,而"明燈"的精神醫生告訴記者,他們有時需要的是朋友。不是藥物...
    就在記者執著需要醫治遊民的念頭和行動中激怒了遊民,他動手攻擊了記者。

    讓記者更看清楚了自己的錯誤,他轉而決定單純當遊民可信賴的好朋友,遊民開始打開心胸,接受本來對他而言困難的挑戰,例如住在幽閉的小房間,例如待在收留所...
    而他們因為一篇報導當開端,成了一輩子的好友。
    說真的,這不容易。因為教會的關係,我們有時要探訪教友。有些教友在加入教會後不久離開,有時看到他們可能過得不夠好又沒有改善時,我會很沮喪。
    我常常忽略了,探訪不是改當教友的 " 神 " 不能為他改善甚麼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就是看不開,因為沮喪,我會要求領袖讓我不要再探訪她,我連當她朋友都做不到。
    是驕傲惹的禍吧!...
    是心急惹的禍吧!...
    學著耐心、學著謙卑、學著在每一次的錯誤之中擷取經驗...

    那個說不出的秘密 - 心靈暗湧

    這部電影,是相當發人省思的,劇中的男主角在年輕時殺了一個小男孩,也為此坐牢。在牢獄中也擔任聖詩司琴的他在假釋出獄後有機會到一家教堂服務,沒想到因緣際會下,當時被殺害的孩子的母親就在教堂內參觀。
    他粗心將孩子留在門外,沒想到年少不懂事的男主角竟然推走兒童推車準備搶劫,車內的孩子,逃跑受傷更被男主角誤會已經死亡,就丟進旁邊溪水中。
    這是一個沒有人知道的祕密。因為,男主角一直宣稱男孩在逃跑時就失足死亡,加上一直沒有發現屍體...
    就在假釋期間,男主角愛上女牧師,女牧師的兒子也喜歡男主角,男主角的生命就要展開新的開始...
    不願釋懷的受害家屬,卻缺少了一個交代...,男主角因為不說實話自食惡果,男主角的幸福就要化為烏有...
    危機是轉機嗎?
    有時說實話的確不容易,天父卻是要求我們要完全的誠實...,可沒有"善意謊言"這樣的模糊地帶。
    說真的,應該不容易。
    這部電影是挪威片,不是一般的好萊屋電影,節奏雖然緩慢但是發人省思。

    壓抑的情緒變成殺人的動機...


    這部電影我一直不太敢看,說真的走進百事達,我想看的電影大多看完了。
    挑上這一部的確是因為電影台的重播,一直廣告令我決定租來好好看看,本來以為是恐怖片不敢看,後來發現其實是一部人性衝突的懸疑電影,很有史蒂芬金的電影節奏。
    我覺得電影中的強尼戴普絕對為電影加99分,我有點佩服,失眠的他、傷感的他、頹廢的他、陽光的他,竟是同一人,卻能讓我清楚感受到他的不同。
    電影中抑鬱的作家,將自己離群索居於深山之中,因為妻子愛情的背叛,讓他封鎖自己...
    寫不出新作品的他心情焦慮加上失落,沒想到分居的老婆竟然吵著要離婚....
    現在一位莫名其妙的男子一直堅持自己所寫的文章遭強尼戴普抄襲...

    說句實話,當這名莫名其妙的男子出現不久我就已經懷疑他是虛擬的人物...,果不其然,原來虛擬的男子並不是因為強尼戴普抄襲了一篇小說,而是提醒強尼戴普要他抄襲小說中的人生...
    電影中不斷橫死的,其實是強尼戴普的黑暗面所殺,於是當所有相關人物死光了以後,強尼又回到陽光男孩的模樣...
    復仇成了平復情緒的方式...。
    復仇真能平復情緒嗎?我想,必須要像強尼戴普一樣,得了精神分裂症才行喔~
    不用到殺人,有時別人的惡言相向,我們以相同的態度反擊,都會覺得自己這麼做太醜陋而討厭自己,更何況殺人。
    最近安息日主日學教導到舊約(時間是每星期日10:00~11:00,有興趣歡迎一起來),我們讀的是聖經和合版,前幾個禮拜讀到該隱和亞伯,經文中的敘述很簡短,神悅納亞伯而不悅納該隱於是該隱殺了亞伯。
    我試圖假想自己身處創世紀,站在該隱的位置,想想被忌妒沖昏頭的感受,當時許多要他們記住神的救恩所立下的律法,該隱應該是很有想法的那一位,卻不是神所喜悅的,如果他不在意也就罷了,偏偏,他明明在意卻很難啟齒....於是該隱遭撒但誘惑,殺了亞伯。
    但是多少時候,我們被衝動擺佈,像該隱般被誘惑...
    電影中的強尼殺了人以後,完全隱藏他邪惡的一面,但是...,何時邪惡的他為會傾巢而出呢...

    值嗎? -十月圍城

    摩爾門經是歷史故事,敘述一位叫李海的先知帶著他的家人前往神的應許地 - 美洲大陸,故事中李海的孩子分散成兩個民族,兩個本是兄弟後來事隔多年成了相互廝殺的民族。
    其中本來正義的尼腓民族因為長年富足安康竟然變得驕傲迂腐,而另一民族拉曼民族便成了懲罰尼腓民族的工具。
    第一次看完整本摩爾門經,覺得其中廝殺精彩絕倫,好不精采。但是當我一再研讀這段摩爾門經的故事,我迷失在爾虞我詐之中。
    我開始懷疑,李海將近兩千六百年前的決定值得嗎?
    這故事發生在約兩千六百年前,而十月圍城就發生在約百年之前。
    那也是一個民族故事,一群千年來接受帝制的民族覺醒,他們決定推翻這一切,那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最令人動容的部分在於我們就是享受他們堅持和犧牲下的祝福者。
    面對當前的民主亂象,我似乎也想問一句,他們的犧牲值得嗎?
    這些令人動容的故事,是我們從小所背的數據,一次一次的起義,這是第一次化成"人性"的敘述。
    站在對立的兩邊,都是忠誠的報效者。然而,有時他們報效的既非民主也非帝國。

    電影中的甄子丹一生好賭,賠掉了自己本來幸福的婚姻,他的妻子范冰冰另嫁富商王學圻。

    王柏傑因為父親王學圻資助反清義士而認識民主並參與其中。

    忠僕謝霆鋒為了護主願意犧牲一切。

    而站在中立立場的曾志偉為了朋友,冒險護送了孫文一段。

    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民主?帝制?似乎不是所有人的心中最最重要的事情。
    有人為了已逝的父親、有人為了愛女、有人為了一直善待自己的主子而戰,他們恐怕不論站在哪一方,他們只為自己心愛的人而犧牲生命,對他們而言,他們的愛人在哪一方才是重點。
    當我們只站在某一個確定的立場,我們容易偏頗。讀摩爾門經時也是這樣。
    尼腓民族一直受到拉曼民族的壓榨、追殺...,尼腓民族在獲勝後想要起而反制追殺,想要一舉消滅拉曼民族以除心頭大患。
    神出面阻止,尼腓人心生驕傲覺得自己可以倚靠自己的臂膀贏過拉曼人,於是在追殺中遠離神甚至最後遭遇毀滅。
    當最後一個義人摩羅乃先知站在山上觀看無情戰火的摧殘。
    我心碎地迷失在勝敗之間。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沒有對立的拉曼人,為什麼神不准尼腓人乘勝追擊?
    十月圍城的電影提供了答案。
    有時對立的兩人,他們的對立只是立場的問題,無關正不正義、無關愛不愛國。他們為了自己所愛奮戰一場,在他們自己的生命中都寫下美麗的詩篇。
    如果可以沒有戰爭該多好,可惜,他們被捲入其中,那是大環境的問題。
    無論你是還沒看過十月圍城還是還沒讀過摩爾門經,都建議你去看。
    他們都提供了另一個看歷史的角度。

    心中的小星星

    很久沒有看到一部好看的電影,沒想到竟然還是印語片...
    電影名稱就是心中的小星星,

    敘述一個思維邏輯異於常人的孩子,老是遭受同儕及老師的不了解,

    就在要被一般小學退學之際,父親決定懲罰他眼中這個不願意聽從命令的孩子去上寄宿學校。
    突然被抽離他的家人身邊,讓伊翔(就是小男孩)感到孤獨,也覺得自己被遺棄。雖然也想要達到父母的要求,但是伊翔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還好一位美術課的代課老師卻發現了。



    原來伊翔有讀寫障礙,他看到的字都活潑地跳躍在紙張上,像是藝術品...,很妙的是,他可以在一個字身上看到它的"3D"影像...所以,他常常認不出b和d、q和p...,文字對他而言根本就是外星話...
    老師和他的父母聊到孩子的狀況時,父母只是一昧覺得這孩子真的不乖...不願意服從指令,殊不知其實孩子的問題在哪裡。於是老師決定解釋給父親了解...
    他拿了一個日文封面的商品,要父親念出這些字,父親當時說:這是中文字我不能讀,立刻遭到老師的指責...,父親終於有些了解伊翔的處境。



    老師進一步和全班同學解釋,有些人很特別,但是他們只是不被了解,他舉例了許多偉人,都和伊翔一樣有讀寫障礙...,事後,也告訴伊翔,自己也曾是這樣的孩子...
    我常想,伊翔就像經文中提到的那隻迷失的羊,

    他們不被了解,離開人群,殊不知自己的獨特...
    老師和校方提出幫助伊翔的方法,校方也願意配合,老師開始多撥出時間單獨教導伊翔...


    伊翔終於搞懂了如何將飛翔和跳躍的文字放進框框中,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成就感。




    伊翔的父母從生氣到遺棄,他的父親甚至驕傲地來和教師炫耀,自己也是關心孩子的。
    老師的一段話非常發人省思:
    關心有治病的效用,能緩解痛苦,讓孩子覺得被需要,偶爾的擁抱和親吻,
    表示我的關心,『兒子我愛你』、『如果妳害怕,就來找我』、『如果你摔跤、受挫,別擔心,有我陪著你』;強化信心,…這就是關心,不是嗎?

    父親接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就像我們上一代的父母一般,指責孩子,要求每個孩子達到"齊頭式"的成就。
    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不也是這樣被教大的...
    老師想要父親改掉指責伊翔的習慣,說了一個故事:
    所羅門群島砍樹的故事:
    『在所羅門群島,原住民要砍伐樹木的時候,他們不會直接把樹砍倒,他們只會聚集在樹木周圍,大聲咒罵,咒罵那棵樹…,過了幾天,那棵樹就會枯死了,它自己會孤單死掉。』

    這時,伊翔的父親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老師辦了一個全校寫生比賽,將優勝作品放在畢業紀念冊的封面,伊翔的圖得到第一名,他得到全校掌聲時,害怕和畏懼,表明了他長期被孤立而不習慣。


    老師的畫得了第二名,就是伊翔的笑。
    經文中這樣寫道: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
    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
    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馬太福音18:12-14)



    很久不曾看到好電影了,這部電影值得推薦,快去百事達吧!

    有求必應真是神的表現嗎?

    最近有一個朋友接觸教會多年,但是一直沒有洗禮,我也處於"半放棄"狀態,不再太過關心他的洗禮進度。我想這是給朋友一個選擇權的尊重,不過她的生活一團糟,人也極度不快樂,我們再一次邀請他和傳教士接觸並且重新上慕道友課程。

    為了我部落格不是教友的格友,我要解釋一下"慕道友課程",我們教會的傳教士,會四處找尋想要認識我們教會並且洗禮的人,但是並不是想要洗禮就可以馬上洗禮,而是必須先和傳教士上過約6-10次的"慕道友課程"內容主要了解教會的基本教義,了解耶穌基督,教會的誡命等等。有時,可能只是想要了解教會到底在做些甚麼,也可以請傳教士到你家裡為你解釋,或者來到教堂上課,如果你也想要了解歡迎你攔下路上騎腳踏車的傳教士,他們會樂意為你安排,也可以找你身邊的教會教友。
    我們很清楚,真正能幫助一個人的不單是另一個人,或者傳教士本身,而是神的福音,所以傳教士在慕道友課程上一定會提出洗禮邀請,希望這位在上課的慕道友可以洗禮。
    OK,言歸正傳,我的朋友,聽到我們又再次邀請他洗禮,他告訴我們他不願意洗禮的原因,他說:在台灣的神,只要奉獻一些祭品,就會給予一些回饋,要財有財、要甚麼有甚麼,你們的神卻不一樣。
    有時,祂給的答案卻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令我想起一部電影,「王牌天神」

    故事大綱就是一心向要當一線主播的布魯斯卻不能如願,他老是被派往播報一些溫馨、輕鬆卻不重要的新聞。


    這點讓他很沮喪,常常抱怨神,這一天,他被解職,又因幫助別人而被毒打一頓,對神的抱怨,簡直到了極限。
    天神聽到他的抱怨,決定給他機會,讓他當兩周的"上帝"

    當兩周上帝的布魯斯,為自己謀得主播位置,卻使水牛城有許多災難,為了與女友有一個浪漫的夜晚,日本的漲潮又多了幾起災難....
    直到一切似乎不可收拾,他開始檢視自己應該做的事,他用心訓練狗狗如廁的橋段,讓我不論看了幾次,都會動容。布魯斯的女友已經離開他,卻在每天為布魯斯祈禱。
    祈禱...,當了一周多的"天神"布魯斯卻毫不知情...
    直到好友的提醒....
    這個故事,雖然並不是完全正確的教會教義,但是的確在許多部份上傳達了神的愛。
    天神的工作,看來就是不斷的"拖地板"、"修燈泡"...,和我們印象中的"王"很不一樣。
    但是,這不就是贖罪的真諦...,神在我們犯錯後,只要我們真心悔改,神會彌補我們的過失,要我們為過去的錯所禁錮...
    神的功能有時就像父母,為尚未學會吃飯的孩子無怨無悔的洗衣、拖地,因為有一天孩子會長大,他總有一天會學會如何吃飯....
    有時,我們的祈禱和需求就像一個不斷要糖的孩子,但是,當父母的更清楚,一直吃糖對孩子不好。
    所以,我們的有求必應,是真神的表現嗎?
    我和我的朋友說:你只是聽別人說,在廟裡拜拜獻供品就會得祝福,你真的這麼作而得到見證嗎?抑或只是四處觀望,像在菜市場挑菜的媽媽,猶豫在一斤5元和一斤3元之間?
    我在傳統家庭長大,我也知道,台灣的神很正義,很愛台灣的每個人民,通常也給他們很好的照顧,絕對不只有求必應,至少,如果我們生氣要求神殺了某人,他不會照做,我們要求樂透得大獎,他不會照做,因為這樣,我知道,他是正義之神。
    我們對神的看法是甚麼?
    我們知道神對我們的期待又是甚麼?